“有形、有感、有效。”内蒙古各级团组织以铸牢中华民族配合体意识为主线,开展了主题明显、形式多样的教育理论活动,做到工做上“有形”;针对差别青少年群体特点,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教育理论活动,让青少年当配角,做到在工做上“有感”;强化指点查核和跟踪问效,做到在工做上“有效”。
本年3月,团内蒙古区委出台了《在全区青少年中深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配合体意识”主题教育理论活动的施行计划》,鞭策内蒙古各民族青少年坚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实在推进各民族青少年紧跟时代程序,配合连合斗争,在中华民族各人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路。
“我家就是多民族交融的表现,一家人在一路相处得非常和谐。”本年14岁的闫雪晶家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她的家庭成员由汉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蒙古族、满族等多个民族构成。在多民族聚居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连合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已深深融入各民族的血脉。
争做民族连合小小“石榴籽”
来到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蒙古族小学,一眼就能看到校门口“铸牢中华民族配合体意识”的石榴雕塑,再往里走是石榴籽实景教学基地,里面有学生栽种和日常浇灌的56棵石榴树。
树上结了果实,就掰开石榴给学生看,“告诉学生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乌兰浩特市蒙古族小学大队辅导员新荣说,“学生出格喜好如许的教学体例,也很容易就理解了中华民族配合体意识的内涵。”
内蒙古各盟市中小学生扮演革命前辈、草原母亲、医生等角色,编排了《红岩》《塞外呐喊》《国度的孩子》《抗疫一家人》等剧目,精选优良剧目在内蒙古少先队庆贺建队72周年主题队日活动上展演,通过全景式、沉浸式的表演体例,鼓励少先队员铸牢中华民族配合体意识,勤奋生长为可以担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据领会,《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构建阶梯式生长鼓励系统 加强少先队员名誉感的施行计划》《内蒙古自治区关于深切贯彻落实党建带团建、队建加强少先队工做体系体例机造建立的施行计划》中提到,运用入队鼓励、奖章鼓励、荣誉鼓励等多种鼓励载体,成立健全笼盖队前教育、队中培育、团队跟尾的阶梯式生长鼓励系统。
设立“小石榴籽章”特色章,各级少先队组织连系学校本身现实,针对少年儿童身心安康开展特点,科学化、系统化造定争章目的,通过少先队活动课、主题大中队会、国旗下的讲话、意愿办事等多种形式,开展争章活动。
内蒙古全区各中小学开展“小石榴籽章”争章活动。内蒙古农业大学从属中学三(5)中队的妞鄂罕,与新疆克拉玛依第六小学的维吾尔族同窗成为笔友,互享家乡特色和美食。完成“小石榴籽章”的争章卡、手抄报和理论陈述后,妞鄂罕获得一枚“小石榴籽章”,“我出格高兴,和妈妈夸耀了良久。”
民族连合教育从青少年抓起
“今天,我要讲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成立全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域政权的故事。”10月27日,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八中学的尹美乔,有声有色地给同窗讲有关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的汗青故事。
尹美乔是内蒙古兴安盟“小小红色宣讲团”的成员,自2020年7月参加以来,尹美乔承担了好几次大型主题活动的讲解使命。“凭仗着当讲解员的时机,我主动领会了在党的指导下内蒙古解放的汗青,愈加爱护保重如今来之不容易的中华儿女大连合。”尹美乔说。
以“铸牢中华民族配合体意识”为主线,各具特色的主题团日、队日活动在内蒙古12个盟市展开。呼和浩特市锡林南路小学举办了红领巾心向党“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歌声里的红色故事”合唱团展演活动。该校党史小小宣讲员别离在《红船降生》《抗日救亡》《宏图伟业》《春天故事》《伟大复兴》5个篇章中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灿烂过程,铸牢中华民族配合体意识,建立好各族人民共有精神家园。
团赤峰市委组织各中学团组织旁观《入团第一课》,推行“重温入团誓词”“十四岁集体生日”“十八岁成人礼”“与人生对话”等品牌活动,引导学生团员亮身份、做楷模、树形象、抢先锋,不竭凸显共青团员先辈性。此外,团赤峰市委持续开展好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国旗下宣誓等活动,鞭策各中小学校遍及开展入队仪式,加强少先队员在组织教育中的感情体验,阐扬仪式教育的育人功用,出力加强少先队员名誉感。
近年来,团内蒙古区委始末把铸牢中华民族配合体意识教育理论活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成立健全铸牢中华民族配合体意识教育理论活动常态化工做机造,尊重差别青少年群体的生活情况、教育水平、理论履历等方面的差别,准确掌握差别青少年群体思惟特点,分条理、接续式地开展教育理论活动,深切开展“互联网+民族连合”动作。
10月31日,内蒙古“青年讲师团”成员莫伶破费了一个多月录造的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开展的短视频《那几封寄往内蒙古的手札,改动了许多人的命运》在B站上播出,播放量达11万人次,有青年网友留言称赞“讲得又生动又专业”。莫伶说:“做为青年讲师团的成员,宣讲要更接地气,用青年易于承受的体例来表达。”
各民族青少年积极交往交换交融
本年26岁的乌音嘎,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蒙古族姑娘,也是全国青联委员、内蒙古自治区青联委。她自2018年1月起头拍摄短视频以来,收成了55万粉丝。“3年多的时间,我从不断更,持续不竭地向各人展现我们内蒙古的特色,我们牧区的生活,还有内蒙古大地上呈现出的民族交往交换交融的喜人气象。”在发布短视频的同时,乌音嘎也通过曲播销售本地农畜产物,总销售额达330万元摆布。
“我在描述熬奶茶、喂小羊羔、煮手把肉、参与婚礼等牧区生活和劳做的情景时,用通俗话停止表达,如许才气够更好地沟通。”乌音嘎觉得语言是增进各民族之间交换交往的桥梁。
一首《中华民族一家亲》唱响了神州大地。歌曲拉近了各民族的豪情,引起了时代共识。那首歌的演唱者是全国青联委员、蒙古族青年歌手乌兰图雅。
乌兰图雅暗示,家乡的变革让她感到很深,做为青年文艺工做者,“我们要自觉承担起文艺‘培根铸魂’的时代任务,用更多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精品力做回馈时代、回馈人民。”本年,乌兰图雅方案围绕“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创做,“我将勤奋创做出更多高量量的音乐做品,扎根生活,唱响民族连合前进主旋律,就像《乌兰牧骑之恋》所唱的那样,永久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马队’。”
据领会,内蒙古各级团、队组织开展理论教育活动10万余场次,笼盖团员青年、少先队员300余万人。团内蒙古区委将持续聚焦主责主业,把铸牢中华民族配合体意识贯串于青少年思惟政治引领全过程,实在履行好引领凝聚青少年、组织发动青少年、联络办事青少年的职责,增进内蒙古各民族青少年对中华民族的深层认同,引领广阔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争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布者,民族连合前进的践行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石佳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